这里没有“我” 只有“我们”
A.用行动来改变,而非说教
科室初建成,人员重组、病区搬迁、患者结构变化……一切让新团队的成员变得茫然、恐慌、焦虑,甚至开始抱怨。在我看来,不如把现状和未来客观地分析给大家,让大家理智面对。于是,我收集了大量数据,从质控、运营、收入各方面给大家解析,让每个员工明白科室的管理和运行,并给大家推荐美国作家威尔鲍温《不抱怨的世界》。一周过去了,据我多方面了解,大家工作的状态似乎并无改变。部分员工对于荐书,直接回答:“不用看,我们看了很多,没用!”我向前辈请教、向书籍找答案,最后坚定信心:“无论如何,行动起来,积极面对每一天!”
每天的晨交班上,我都面带笑容地向大家问好,直到员工回应我更响亮的问候、更美的笑容;通过微信群互相推荐好文章,并建立学习群,线上线下和规培生一起学习;把科室的管理按项目进行分包,让每位员工根据自身所长承包项目;医护搭配,组成对子,共同关注患者管理,每月各组“晒成绩”;面对问题,则通过各种渠道请专家来指导……
就这样,我渐渐发现,大部分员工都行动了起来,有人关注科室的患者出入动态,有人报告科室各项运行数据,各项管理开始井然有序。
B.为员工创造一个家
家是什么?是最有归属感、最有安全感、最能体会爱的地方。团队管理者不是要让员工把科室当做家,而是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家!医护工作,上班的时间不能固定,谁家里有事,其他人顶替换班;科室相对不忙时,调节上班人数;有突发情况,随时增加人手……就这样,你有事,我来替;我有事,他来帮。顾了“小家”,也保证了“大家”。因为近半年人手紧张,参会、周末门诊、义诊、下乡帮扶、培训、节假日查房等,大家都是利用自己休息时间,当我和护士长对此感到非常抱歉时,大家却说:“没事,都是我们的事情,谁做都得做。”
我们还开始了一周一次下班后运动一小时,实行轮流团长负责制,成员从起初的4人发展到10余人。暴走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骑行、跑步……短短一小时,出了汗,却恢复了精神、锻炼了身体。
后记:作为一名科室管理者,我才刚起步,没有更多经验可言。但我的体会是,管理者就是团队中的协调者、员工的榜样,所以我以“与人为善、汲取新知、心胸开阔”自勉。未来,我们还将携手前进,在这里,永远没有“我”,只有“我们”,因为组建一个优秀的科室,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,而不是某一个人!
文/心内三科 熊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