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五医院消化内科首例高龄患者人工肝(DPMAS+PE模式)治疗获得成功
近日,市五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75岁老人,因昏迷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而入院,病情非常危重,患者既往有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脾大腹水病史。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、查体和各种化验、检查,该患者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(C型),肝硬化失代偿期,肝性脑病,肾功不全,脾大,低蛋白血症,在多个致病因素的作用下,患者的肝细胞出现大量坏死,导致转氨酶、胆红素成倍升高,凝血功能明显异常,出现所谓的肝功能衰竭。即使在强有力的保肝对症治疗下,患者的病情仍每天都在加重,胆红素在短时间内飙升至400μmol/L,超出正常值20多倍。
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,意味着患者生命受到了肝功能衰竭的严重威胁,如果不能及时逆转,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。
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,王建祥主任、陈倪护士长,朱铢副主任医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、认真、细致的讨论,最终决定为其实施目前最先进的人工肝治疗技术: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(DPMAS)序贯血浆置换(PE),这种治疗技术简单地说,就是把病人的血液引出来,分离出血浆后,依次通过两个起不同净化作用的柱子(就像家中使用的净水器),一个柱子可以吸附血浆中大量的胆红素,另外一个可以吸附血浆中的炎症因子和其他有毒物质。血浆经过这两重净化后再回到体内。
同时,为了进一步增加治疗效果,在吸附柱达到饱和(即无法继续吸附更多的胆红素和炎症因子)后,再追加血浆置换术,即用新鲜的血浆等量置换身体里含有大量胆红素和其他有毒物质的“坏血浆”。
这样,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血液内的胆红素和炎症因子等有害物质,同时补充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,减轻肝脏的负担,改善内环境,为肝脏的自我再生、肝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。
在经过认真仔细地准备后,朱铢副主任医师,陈倪护士长带领着护士马晓,杨巍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,成功地为患者完成了“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(DPMAS)+血浆置换术(PE)”治疗,这也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首例高龄患者在床旁实施的“DPMAS+PE”治疗。
整个治疗过程,患者没有感到任何不适。治疗后,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得到迅速改善,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了一半还多,凝血机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。老人恢复得很快,神志清楚,感到精神、胃口都好多了,腹水也消除了,现在,患者各项指标均稳步改善,完全达到肝移植的条件,已经病情好转出院,计划后续接受肝移植手术!
目前,包括单纯血浆置换、双重血浆吸附等在内的人工肝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重型肝炎、重症肝炎伴SIRS、肝移植前后、高胆红素血症、顽固性胆汁酸淤积、肝性脑病、肝衰竭、肝衰竭伴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治疗,疗效显著。
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能常规开展人工肝治疗,并把该项技术成功地首次运用于高龄患者亦获得了成功,标志着人工肝技术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期盼该项技术今后将给更多各年龄阶层危重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。